幼兒學校課程

根據《學前教育課程指引》訂明,學前教育課程要兼顧兒童體能、認知和語言、美感、情意與群性四個範圍的發展。廣義而言,學前教育的課程是指兒童在學校內進行的一切活動,包括全班及分組學習活動、音樂、故事、美勞、遊戲、如廁及洗手、進食、休息和健康檢查等,及校外進行的各式各樣活動如參觀、旅行、表演及比賽等。

為了讓大家了解我們如何配合與教統局的指引,以下是有關本部幼兒教學課程及學校日程的介紹,包括主題教學、設計活動、幼兒學習評估,普通話及英語課程等。


根據學者瞿述祖(民56)之論點,主題教學是以一個生活上重要的問題為中心的完整學習活動,目的在增進兒童的知識與技能,培養兒童的理想與態度,使能改變行為,增加適應生活環境的能力。主題教學能提供幼兒感興趣、有計畫、有價值、有關聯的完整學習經驗。老師以活潑生動的形式如遊戲、故事、問題討論等活動,引發兒童學習的興趣與動機,然後再配合教材的運用,傳授及鞏固兒童的新知識。

(例:安強幼兒學校幼兒班之幼兒透過主題教學法認識生字 ─「車」)

老師正在向幼兒講述有關車的故事,以引起幼兒對車的興趣。


老師再以實物玩具車及「車」的字咭,讓幼兒認識「車」的字形。

最後,老師提供教材給幼兒,讓幼兒以遊戲形式鞏固自己對「車」字形的概念。




設計活動是一種教與學的模式,老師與學生圍繞某主題的主要概念和原則擴展學習之內容。設計活動要求學生參與解難或其他有意義的教學活動,容許他們自發性工作,自我學習,並以學生能參與與主題有關的製作過程,及以自我創作為最高目標。

由於每個人均潛藏著不同的本能,有優有次,我們應善加培養,使多元的潛質得以獲得最佳的發揮。設計活動可提供一個讓幼兒主動、投入、積極及可延伸的學習機會。教學方式、時間運用也甚具彈性。設計活動可從一個主題開始,讓幼兒提出感到興趣的事物,然後加以深入探究。教學精神並不偏重於讀、寫、算,而是強調老師及幼兒均可自主、自發、自律地學習。透過不同學習橋樑(如: 搜集、調查、統計、整理……),繼而在知識、技能、態度三大領域中有所得著,盡展多元的潛能,最終能達至自我學習,解決困難。

例:
主題 – 鯉魚門廣場﹝油塘 ── 商場﹞
學校 – 安怡幼兒學校
班級 – 低班
1.
中班幼兒正在進行統計活動,統計他們經常進入的商店,發現一食品店為他們最經常到的地方
2.
在網上搜尋有關食品店的資料
3.
設計自己喜歡的食物購物袋
4.
到該食品店進行現場實地考察及購物
5.
吃過自己購買的食物後,設計並介紹自己的特色麵包
6.
開始製作特色麵包
7.
各幼兒完成自己的學習報告
8.
活動後匯報,幼兒分享個人的感想



由於總結式的評估(即學期終結的測驗、考試)並不能單一反映幼兒在過程中的學習成果及進展,所以本部下的幼兒學校會為每一位幼兒建立「兒童個人檔案」。

檔案的內容包括:
  • 主題學習評估表
  • 觀察兒童記錄報告
  • 兒童身心發展報告
主題學習評估表

主題學習評估是依據每個主題教學活動去為幼兒作出評估,讓家長對幼兒在主題學習的進程一目了然。

觀察兒童記錄報告

老師透過觀察幼兒的日常活動(如:畫畫、玩玩具等),記錄幼兒當時的活動情況及說話,然後作出分析,讓家長更清楚幼兒各範疇的發展。

兒童身心發展報告

「兒童身心發展報告」是根據教統局「兒童發展範疇」表現指標內的指引,分4個範疇(認知和語言發展、體能發展、美感及文化發展、情意與群性發展)、8個表現指標、15個重點及表現項目。希望藉此對個別幼兒的全面發展有更詳細的紀錄。家長可從檔案的資料中知悉子女的持續發展情況,對子女各方面的發展能力能有更清晰的了解。


幼兒正在進行認知發展活動

遇上疑難時,幼兒在網上搜尋資料

幼兒進行現場實地考察

透過美藝活動創作購物袋

介紹自己設計的特色麵包

集體作出活動後匯報



課程設計採用了豐富多采的遊戲、有趣的兒歌誦讀等活動,讓幼兒輕鬆、自然地學習普通話,把有聲語言與無聲語言結合,寓教於樂,讓幼兒在笑聲中學習普通話。目的是給予幼兒有初步接觸普通話的機會,從而培養幼兒學習普通話的興趣, 聆聽和說的基本能力。


手偶故事多動聽!

猜猜看~我們在扮演動物啊!



透過有趣的故事、兒歌和遊戲,以唱遊、小組活動等多樣化的互動學習模式來學習英語,集中聽、說、讀及語文應用能力的培養,讓兒童在輕鬆愉快的氣氛下,增進英語的理解和表達能力。


幼兒十分踴躍參與英語活動

幼兒嘗試以英語表達簡單的說話